一头潮流短发,戴别致耳饰,浑身散发艺术气质,初见蒋红燕时,这位时尚的非遗传承人,向记者展示了一件件精美的葫芦作品,每一件都是“限量版”。
蒋红燕,区级葫芦范制技艺传承人,不久前,她参与创作的萧山区潮起钱塘——葫芦范制香器,荣获浙江省“浙派好礼”文创产品评选大赛金奖。
这份荣誉,是对她在传统文化创新方面的肯定——十多年来,蒋红燕一直尝试将传统编结技艺、传统大漆工艺、传统泥金彩漆等技艺融入葫芦范制工艺的再创作,助力非遗产品融入市场,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创新意识助非遗“潮”出圈
葫芦项链,葫芦手链,葫芦挂件……平时,葫芦不离身的蒋红燕,总能吸引不少“眼红”的小姐妹来问,这么“潮”的葫芦哪儿能买?
这位别人眼里的葫芦“代言人”,从小就热衷传统文化,也喜欢创新。
2011年,33岁的蒋红燕接触到了葫芦范制技艺,立即被这可爱的葫芦和浓浓的“福禄”文化吸引。蒋红燕毕业于工艺美术专业,通工艺、会设计、能制作,又好钻研,便踏上了葫芦再创作这条“文化路”。
范制葫芦,又叫模具葫芦,是将幼小的葫芦,放入范模中生长40—60天,随着葫芦在模具中长大,逐渐填实范模中的空间,待葫芦成熟木质化后取出,范模中的葫芦就依照人的预设成形。
一方面,范模是匏器文化的直接体现,其制作雕刻的精致和精良程度,决定了艺术性;另一方面,葫芦生长过程中天时、雨水等的不可控性,使得每一个天然的范制葫芦成品都殊为不易,传统葫芦范制成功率约6%左右,因此愈显珍贵非凡。
蒋红燕的“再创作”,便是建立在这6%的基础上,丰富、完善葫芦范制作品后期工艺的加工工艺。范制葫芦大小不一,小葫芦可做各种饰品、挂件等;大葫芦适合定制化,如做钟、灯罩等,上面可以手工绘制各种图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葫芦再创作涉及编结、大漆、泥金彩漆、彩绘等多项技艺,非常繁琐复杂,每次创作必须全身心投入。手感也非常重要,比如彩绘,手劲要恰到好处,力道轻了画不到位,重了容易出现败笔。”蒋红燕说,制作前首先要选取品相合适的葫芦,然后根据葫芦本身的外形进行构思,根据葫芦的长势顺势而为,为它们穿上寓意丰富的“新装”。
创新,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
去年,蒋红燕被评为区级葫芦范制技艺传承人,从一开始觉得好玩,到开发葫芦相关的中小学工艺课程,再到现在把葫芦当成一生事业,蒋红燕不断钻研和创新葫芦与各项工艺的嫁接,“比如将葫芦与传统大漆工艺结合,大漆具有防腐、防潮、防蛀等特性,可以体验葫芦的永恒之美;葫芦与泥金彩漆搭配,可以装饰出一个个个性十足又有时尚感的产品。”
“金奖”打开市场化大门
纹饰精美的葫芦范制玉琮,栩栩如生的弄潮儿香炉盖,整体透露出大气、豪迈的钱塘江文化与时代韵味,这便是蒋红燕参与制作的潮起钱塘——葫芦范制香器。
这件作品结合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葫芦范制技艺和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篆香及香器制作技艺制作而成。颜值,是其“出圈”的重要原因之一。
“葫芦范制而成的玉琮造型成功率很低。”蒋红燕拿起香器,一股古朴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范制玉琮造型,需要将葫芦套进特殊模具里生长,生长过程中,有的葫芦没长满,表面就没有纹饰;有的长太满,内部就腐烂了;有的成型了,但有瑕疵。最终一亩地只成活了20多个符合条件的葫芦。”
除了美观,实用性更是产品的硬指标。蒋红燕介绍,香器具有阻燃性,葫芦范制玉琮的内壁处理选用传统大漆工艺,刮灰,披麻,髤饰,具有增强结构、增韧耐磨、防水防腐、抑菌等功能。“光是大漆就涂刷了十几遍,需要整体均匀。因为葫芦本身很脆弱,每道工艺都要精工细作,比如钻孔,力道不能过重,掌握不好力度就会导致葫芦裂开。”
一件获奖作品,成为蒋红燕和团队打开非遗市场化大门的钥匙。从2021年开始,蒋红燕和团队开始参加各类比赛,希望能让葫芦作品走出去,打响知名度。她参与的《西子宋韵》——篆刻香氛范制小葫芦在2022年杭州市伴手礼创意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
“我对我们的作品很有信心。葫芦范制技艺具有丰富的传承价值底蕴,如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等,是其他工业制作取代不了的技艺。”蒋红燕说,非遗要想“活下去”并且“活起来”,一定要与市场结合,只有制作出更“潮”更精美的非遗产品,才能更好地走向市场。
目前,蒋红燕的小团队共三人,在大家看来,当前葫芦本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是被低估的,就非遗技艺来说,他们应该集中精力制作一些纹饰精美、难度较大的作品,但从市场角度看,制作相对简单的葫芦挂件、饰品等产品可能更受老百姓青睐。
“葫芦的售价根据大小、包浆程度等在几百元至5000元不等,目前我们还没有正式面向市场售卖,因为批量化生产比较困难。”蒋红燕说,接下来团队也想抓住“金奖”这一机遇,解决小批量生产的问题,为大家呈现既有颜值又有内涵和实用性的葫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