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市场正文

陪读夫妻小麻花拧出大商机-天天观天下

2023-06-15 10:23:01 东北网

夫妻俩决定扎根大庆。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好吃,排队,来晚了抢不着……”

堪称大庆一绝的老式大麻花火了,本地人起早贪黑排队买,周边市县的人开车来尝鲜,一根小麻花卖出名气,日销千余根。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摊主李兴武是名退役军人,8年前来庆租房陪读,如今,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小女儿刚参加完高考,凭着拧麻花的手艺,夫妻俩成了名人。

拧出了收入,拧出了笑脸,拧出了幸福,坚定了扎根大庆的决心。

新出锅的麻花。

闲:来庆陪读找事做

“李大哥,还有麻花不?给我来100元钱的,10根一袋我要送人。”

“这锅卖没了,你得多等几分钟,下锅都给你。”

6月13日15时,唯美主义小区南门餐车前排起长队,手里拎的嘴里吃的,都是麻花。

记者上前询问,排队市民提醒:“他家麻花一绝,又大又酥,关键是油好,多买几根错不了。”

忙完手里的活,李兴武笑着说:“大庆教学质量高,为了孩子有个好前程,8年前,俺们两口子来大庆陪读,除了接送孩子,平时也没啥事,俩孩子上学开销不小,我们两口子又没工作,我就琢磨干点啥,后来发现大庆人会吃,我一拍大腿,这事我行啊?咱有炸麻花的手艺,干脆出摊卖麻花吧。”

李兴武说干就干,买来锅灶支起小摊,大家纷纷响应,说他陪读创业两不误,给陪读家长们开了个好头。

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

诚:退伍老兵讲诚信

“刚摆摊时,生意也挺冷清,很多人劝我开店,我觉得生意不分大小,好吃才是关键,刚开始免费尝,一来二去,回头客越来越多。”

57岁的李兴武,老家在安达农村,1985年参军,5年后退伍回家,结婚后开始做小买卖,2015年,俩孩子来大庆上学。

李兴武说:“你瞅瞅,餐车上都写着呢,退役军人便民美食驿站,咱当过兵,不能骗人,得对得起大家的这份信任!”

李兴武说,麻花不难做,想要好吃就得用真材实料,油不隔夜、高筋面粉、自然醒面,控制好油温,炸出来的麻花才能酥软可口。

“你瞧,刚出锅的麻花夹起来虽软但弹性足,甩起来都不折,稍微冷却口感更好。”

李兴武边说,边端来一盘麻花,双手一抓,4根麻花就下了锅,一锅能炸20根,半米长的筷子把麻花捋直,挨个翻个儿,炸至金黄后,香喷喷的麻花就出锅了。

3元一根,5元两根,10元5根,好吃便宜、薄利多销,让李兴武赚足了好口碑。

李兴武负责炸麻花。

忙:麻花拧出新商机

生意好了,夫妇俩更忙了,每天凌晨3点起床,和面、醒面、搓面,6点装箱出摊,7点起锅烧油。

6月14日6点,记者来到李兴武家时夫妇俩正在忙碌,案板旁装箱的麻花,摞起两米多高。

李兴武负责和面、揉面,妻子史桂兰搓面、拧麻花,一块和好的面团,两手各抓一段,左手向前,右手向后,不断揉搓、抻长、拧劲,小拇指一半粗细时,两端掐在一起下方迅速旋转,最终形成一根长条,反复几次后,小面团变成了大麻花。

从搓到拧,一根麻花需二三十秒,拧出一批麻花后,李兴武装车出摊,史桂兰继续坐在面案前搓条、拧花,一忙就是一小天,累得胳膊酸疼。

史桂兰总结,冬天面硬,夏天面软,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的操作,才能根据季节巧用手劲。

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史桂兰笑着说:“说不累是骗人的,咱凭手艺挣钱,累点心里踏实。”

李兴武说真材实料最关键。

留:扎根大庆创品牌

麻花、豆油装上三轮车,李兴武戴上套袖、扎上围裙,倒入两桶豆油,起锅烧油炸麻花。

大热天围着油锅炸麻花,额头不时冒汗,尽管戴着一次性手套,但他的两只手上,仍满是烫伤的痕迹。

“李哥,我等你半天了,一会儿我要去肇东,头一锅我包了。”

后面排队市民一听直噘嘴,当得知麻花要送往外地,市民们笑着说:“多带两锅,让他们尝尝咱大庆特色!”

记者问生意这么火,为啥不用麻花机?

李兴武说,手工麻花虽说辛苦,效率也不如麻花机,可吃起来香。

味道是他追求的第一标准,也是他创业的初心,如今大女儿研究生毕业,小女儿高考结束,夫妻俩研究决定,小女儿上大学后俩人还留在大庆发展,把麻花品牌做大。

谈到创业经验,李兴武笑着说:“真材实料,好油好面,不缺斤短两,人心换人心,大家吃着放心,生意自然就会好。”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动态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