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岭自治县14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熔岩面积达到1160.62平方公里,石漠化率高达42.5%。长期以来,石山荒坡的“灰色调”宛如一道道“疤痕”,一度成为该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漫山遍野的皇竹草,让荒山石山变为青山绿山
(资料图)
如若时光有颜色,那一定是生机勃勃的绿色。十年生态建设长跑,关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绿水青山,一笔一点青绿画出“生态关岭”。
十年来,关岭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共建与共治并行、发展与保护并举,推动石漠化治理取得新成效,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2021年,该县被评为全省“南方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而今年,又积极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是我们全力构建‘生态关岭’,遵循绿色发展,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的行动指南。”该县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文成说,自2019年以来,关岭全县实施退耕还林8万亩,实施花椒种植11万亩,森林抚育项目13万亩,种植饲草5万亩,积极争取各类生态建设资金达4个多亿。
普利乡在石山上种满了花椒树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要求,关岭把以“林”治石、以“草”治石、以“药”治石作为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向。
该县针对不同区域石漠化严重程度和土地性质,以“宜封则封、宜抚则抚、宜造则造、宜修则修”的原则,采取退耕还林、国储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引林入山”,并在全县海拔1200米以下的公路沿线、北盘江沿岸等地区种植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积极打造产业示范带。
“没想到丢荒几十年的石头山,还能发展起产业来。”每每提及村里数千亩的花椒种植基地,该县普利乡普利村的村民们总会感叹几句。
2018年,普利乡党委政府因地制宜,谋篇布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海拔较低、喀斯特地貌明显、石漠化严重的区域发展种植了7000亩花椒产业。
当地群众在采收花椒
“我乡的普利村和马马崖村石漠化情况严重,尤其是地处边远的石山荒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土地丢荒数十年无人问津。”普利乡党委书记龙柏臣告诉记者,该乡以花椒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抓手,在石山坡、荒山坡上大面积种植,不仅重新激活了丢荒的山地,在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还有效治理了石漠化,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目前,该县花椒种植面积达11万亩,千亩示范基地3个,花椒挂果面积为4万亩,年产值0.65亿元,预计到2025年,11万亩花椒实现全部挂果投产,届时年产值将达2.4亿元。
“关岭牛+牧草种植”的发展模式,让生态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为全省目前唯一个南方典型草原生态保护示范区,关岭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畜牧业强县”的目标,结合“关岭牛+牧草种植”的发展模式,通过关岭牛产业带动,在石漠化地区种植皇竹草、紫花苜蓿等牧草11.8万亩,实施天然草山草坡改良2.8万亩,并为1.6万亩草原提供952万元的损失风险保障,此张保单也是全省首张草原保险单。
当地农户在喂养关岭牛
从石山荒坡连成片到青绿葱茏成草海,该县新铺镇在脱贫攻坚期间紧抓全县“关岭牛”三年振兴计划的重大机遇,结合自身全年无霜,能够让饲草四季生长的优势,利用石山荒坡种植优质饲草,通过这些年的发展,如今饲草面积达到了5.5万亩,石漠化程度也从47%骤降至10%以下。
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
眼下正值中药材管护时节,在该县上关镇宜所村的天门冬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天门冬长势喜人,当地数十名群众四散其中,正在开展药苗补种和管护工作。
“基地共种植了240亩天门冬,按照要求每亩栽种近千株,亩产值在1万元左右,同时基地每年能够提供1200人次的务工岗位。”该基地负责人周国涛说道。
在关岭如宜所村这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就有33个,药材产量达0.36万吨。“十四五”以来,该县全力打造云贵高原道地药材关岭集散中心,并以获评全省唯一一家“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坚持“适地适药”的原则,在土地石漠化程度不同区域,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和优势品种,采取“药+药”“林+药”“粮+药”等立体生态种植模式,种植黄柏、天门冬、决明子、丹参、何首乌、桔梗等10余种道地药材达15万亩。
此外,关岭积极组织“土专家”“田秀才”进行农技培训,邀请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贵州中医大学等专家开展花椒、中药材技术指导培训,并聘请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作为花椒种植长期技术顾问,将“理论学习+现场操作”相结合,全面带动广大农户提升种植管护技术,确保树木种得好、产业发展好。2022年,该县共开展种植技能培训60余次,培训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基层工作人员等3200余人次。
除了将产业与石漠化治理相结合外,关岭还以石漠化修复经济发展为切入点,由政府统筹规划、部门协调联动,研究制定治理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及综合治理,并根据小流域的特点,综合石漠化及水土流失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从上游到下游,从山上到山下,从坡面到沟谷,合理布设各种措施,形成立体的、相互联系且协调一致的综合防护体系;同时,按照“党政同责、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推行林长制,设置县、乡、村三级林长278名,与全县1155名生态护林员、13名村级监督员共同组成“一长两员”队伍,实现常态化巡林网格全覆盖,切实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不断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
倚绿生金绿愈浓。现如今的关岭,木成林,草成海,药飘香,昔日斑驳的“疤痕”慢慢被绿意所抚平,石山荒坡渐渐变成了“绿色银行”。截至目前,该县石漠化面积累计减少412平方公里,石漠化率下降至27.88%,全县林地保有量稳定在1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7%。(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智)
编辑:顾宇
二审:李隽
三审:毛丽